
1、音乐赏析《Do—Re—Mi》
(领唱与合唱)
【美】奥斯卡·哈默斯坦词
【美】理查德·罗杰斯曲
【作品简介】
《Do—Re—Mi》,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插曲。这首歌旋律活泼流
畅,内容生动有趣,随着电影而流行世界。歌曲的歌词原文是采用异字同
音的手法来写的。例如:英文“doe”(母鹿)的读音与唱名“do”的读音
是一样的,但词义却不相同等。作者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相同”和“不同”,
把原本单调的音阶唱名练习赋予了一定的生活内容,不仅使歌曲充满了情
趣,也极好地促进了学生的音乐学习。
【乐曲结构】
歌曲采用大调式、二四拍、两段体构成。歌曲第一乐段富于叙述性,以音
阶式进行为主,并与歌词的音节、儿童的语言音调紧密结合。第二乐段的
特点是将每句起音按音阶“do、re、mi、fa、sol、la、si”的顺序组织起来,
乐句的结尾采取了两种衔接形式。前四句的落音分别比后面一句的起音高
二度,后四句的落音则与后面一句的起音相同,使乐句的展开环环相扣,
一气呵成,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歌曲以上行的大调音阶结
束。
【作曲家介绍】
美国作曲家罗杰斯和哈默斯坦根据这个故事合作创作了世界上最受人
们喜爱的音乐剧之一。它上演了1443次,获得了六项托尼奖,卖票三百万
张。拍成电影后更使《音乐之声》闻名于世,影片中的《Do—Re—Mi》,
旋律活泼流畅,内容生动有趣,随着电影的放映而流行于世界,影响非常
广泛。有人这样形容:“今天几乎每一个英语国家的孩子都是和《音乐之声》
一起长大的。”
【背景资料】
奥地利海军上校之子特拉普想献身海军事业。他从皇家海军学院毕业
后,成为一位年轻的海军上尉,还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他指挥的潜艇击沉一艘法军潜艇,国王提升他为海军少校。战争结
束后,奥地利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失去了妻子,
妻子只给他留下了七个可爱的孩子。
修道院让修女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加做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
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于是,她再也没回
修道院作修女,后来嫁给了特拉普。
几年后,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
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
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此后他们被邀请举办了多场欧洲巡回演唱
会。
后来,他们来到纽约。他们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共出访了三十多个国家,
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
社为祖国奥地利送去了无数视频和衣物。
2、音乐赏析《马刀舞》
(手风琴独奏)【前苏】哈恰图良曲
【作品简介】
《马刀舞》是哈恰图良的舞剧《加雅涅》中的一支舞曲,作于194
2年,是描写库尔特族出征前的一种战斗舞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小提
琴曲、木琴曲、手风琴曲等。全曲热情豪放,气氛炽烈,舞曲特征鲜明。
【作曲家介绍】
哈恰图良是前苏联作曲家。生于亚美尼亚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
十九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先在格涅辛音乐专科中学学习大提琴,并向格
涅辛学作曲,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其创作具有亚美尼亚民族音
乐的特点,另外,还受法国“印象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热情、乐观、
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他的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
曲是世界各国经常演奏的曲目。
《马刀舞曲》是哈恰图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表现
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二交响曲》(又名《排钟》)、舞剧《加雅涅》《斯巴达
克斯》以及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配乐等。他还是前亚美尼亚苏
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的作者。
【乐曲结构】
《马刀舞》以急板的强奏表现节奏,中段由独奏大提琴与萨克斯管演
奏,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子。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一开始,以急板奏出热情、活泼的主要主题,节
奏强烈,迅疾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库
免费下载链接
飞猫云链接地址:https://jmj.cc/s/rk1rjm
压缩包解压密码:res.99hah.com_Zkwu1Mk5OY
下载方法:如果您不是飞猫云会员,请在下载页面滚动到最下方,点击“非会员下载”,网页跳转后再次滚动到最下方,点击“非会员下载”。
解压软件:Bandizip
- 打开飞猫云链接地址的页面,拖动到最下方,找到“非会员下载”的按钮并点击
- 此时,如果没登录,可能会提醒您注册帐号,随便注册一个帐号并登录
- 再在新打开的下载页面,再次拖动到最下方,找到“网页端 非会员下载”的按钮并点击。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