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彭兰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线路和通信
设备互相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见表1-1)
表1-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见表1-2)
表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的含义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达到实体(各种文件传送软件、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
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通信体系结构
①计算机网络通信通常采用结构化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即采用层次结构的协议集合
来实现。采用这种技术实现通信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就是通信体系结构。
②目前一般采用的一种参照基准是ISO的层次模型。
(3)ISO层次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的英文简称是ISO,它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即OSI
模型。这个模型共分成七层,包括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传输层、网络层表示层、
会话层、应用层等。现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
简化。
(4)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它是一套协议的集合,
用来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①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障数据正确、安全地传送到目的地。
②IP用于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目前,IP地址分为两类:
a.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
一定要使用静态地址。
b.动态地址,就是每一次登录后的地址都不完全相同,这主要是由Pv4技术下IP
地址资源有限导致的。
4网络互联技术(见表1-3)
表1-3网络互联技术
考点二、连接的演进: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
1机器与机器的连接:互联网诞生(见表1-4)
表1-4机器与机器的连接:互联网诞生
2内容与内容的连接:互联网走向“媒体化”(见表1-5)
表1-5内容与内容的连接:互联网走向“媒体化”
3人与人的连接:Web2.0与社会化媒体兴盛
(1)Web2.0
①Web2.0的出现
“Web2.0”一词最早出现于1999年,从2004年开始被普遍认可与使用。蒂姆·奥
莱利创办的OReillyMedia公司联合其他几家公司在2004年发起的首届Web2.0
大会标志着Web2.0的兴起与普及。奥莱利本人也被认为是Web2.0思想的代表人
物。
②Web2.0的含义
Web2.0是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与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
的,还变得“可写”,因此Web2.0整体是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
式。
③Web2.0的特征
a.强烈的个性化、交互性。
b.以“人”为中心,而非以内容为中心。Web2.0把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和人
的关系。
c.这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既指网站内容的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的“生态系统”
建设。
④Web2.0应用的意义
作为一种社会纽带,Web2.0的应用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同时也
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a.通过博客、微博、微信、SNS等应用,个体能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资
源,构建与延伸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为个人的发展积累社会资源能量。
b.随着Web2.0的应用,个人的声音能够扩散到社会空间,个人行为放大为社会
性行为,普通个体有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影响社会局面的能力。
⑤与Web2.0相关的概念
a.自媒体。自媒体是指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
免费下载链接
飞猫云链接地址:https://jmj.cc/s/dwvs5f
压缩包解压密码:res.99hah.com_yEjHa8WPtI
下载方法:如果您不是飞猫云会员,请在下载页面滚动到最下方,点击“非会员下载”,网页跳转后再次滚动到最下方,点击“非会员下载”。
解压软件:Bandizip
- 打开飞猫云链接地址的页面,拖动到最下方,找到“非会员下载”的按钮并点击
- 此时,如果没登录,可能会提醒您注册帐号,随便注册一个帐号并登录
- 再在新打开的下载页面,再次拖动到最下方,找到“网页端 非会员下载”的按钮并点击。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